北砂六桂堂宗亲会 Northen Sarawak Region Liu Kwee Tang Association



北砂六桂堂宗亲会
Northen Sarawak Region
Liu Kwee Tang Association


Address 地址:
Lot 2070, Block 9, MCLD, Marina Square 1,
Marina Park City,P.O.Box 2215 98008, Miri,
Sarawak, Malaysia.

Contact 联络号码:


GPS Coordinate 地标:
E 113o 58’ 42.0'' N 4o 23’ 15.3''

Location Map 地图位置
 


:: 六桂历史::


历史全文
溯吾族之始 实姬姓也 周昭王庶子夫人 食采翁山 遥观天上白虹而有孕 临拾式月 始产男孩 出世两手握拳 三日不能出声 昭王以口嘘之 声手乃放 左掌有文字曰公 右掌有文字曰羽 遂赐姓曰翁 名曰溢 食采翁山 其地属青州山东盐官郡 卒谥端明王 传二十四世 弥伦公 时值赧王政衰 诸侯互相侵夺 公耻辱之不忘 厥祖因指其地为姓曰翁 又历九世 宏公避新室之乱 隐居南阳与邓为邻 不复出任 及至十世 名轩公者 唐赐甲榜进士 官福建闽州刺史 乐山水之胜 遂展闽之莆田竹啸庄 为闽之始祖 及至十一世 茂禧公仕泉州即地而居焉 厥孙庠为序 不忘母训 皆登仕籍 迨至十四世 有讳何公者 生子乾度官至郎中 去夫人陈氏 生六子 家住河南省洛阳县 时光易过 岁月如流 传至松太祖建隆年间 时因世乱 胡夷侵袭 六姓驻节是邦 迫而化姓逃匿 六桂遂此分歧 因而枝叶畅茂 源远流长 绵延及今 为照明本源 使后世普遍明白 遂将六桂传芳之功名 及分姓因由逃避地方详为分述如下

长房历史
长子分姓洪氏处厚公 字伯起 始祖乾度公之长子也 宋太祖建隆元年 进士礼部员外郎 兼殿中丞上柱国 当胡夷侵至 逃避於甘肃省敦煌县 鸣沙山之麓 辟石室千条 号称敦煌石室 广纳义士 教黎民 洪姓由此开基 流播四方 今灯号以敦煌二字 即纪念开基地之所由来也

次房历史
次子分姓江氏处恭公 字伯虔 始祖乾度公之次子也 宋太祖雍熙乙酉年 梁灏榜进士 官州法曹逃至山东省济阳县 甫一载 得悉四弟化为方姓 在开封府训练兵马 乃率领部属 迁入河南省淮阳县 重整旗鼓 收募残部 与四弟遥相应和 未及数月 分兵进驻龙王庙 西北高原 借四弟之声誉 定名方城山 声势大振 助克洛阳 厥功甚伟 而今千秋万世 虽时过境迁 然江姓之灯号 则书济阳堂及淮阳堂 作为纪念也

三房历史
三子原姓翁氏处易公 字伯简 始祖乾度公之三子也 宋太祖建隆元年 进士南剑少尉官 部属洛阳县 东郊盐官村 当胡夷冲至 奉令率军应战 掩护父母兄弟退却 苦斗十日夜 尤奋不顾身 直至四面受围 兵尽矢穷 乃壮烈殉难 呜呼哀哉 言念及此 涕淚交流 今翁氏以盐官二字 作为灯号 即是伯简公殉难之地名 作为纪念也

四房历史
四子分姓方氏处朴公 字伯惇 始祖乾度公之四子也 宋太祖开宝元年 进士官都曹长判官 化为方姓 逃至开封府 息影乡间 回念三兄被戮 手足情重 深恨冤沉海底 复报何日 悲伤满怀 义愤田胸 於是啸集部众 重行整军经武 继将两载 秣兵厉马 发动进剿胡夷 藉冀收回失地 湔雪昆仲仇誉 经三载苦战 复得二兄江伯虔 从方城山出兵侧击 协力进攻 乃将洛阳克复 报三兄之大仇 雪沉冤之奇耻 奠都是邦 定名河南 扫除胡夷 还我江山 即尽雁阵之职 无负骨肉之情 精忠义气可照天日 今方姓灯号 以河南二字之所由来也

五房历史
五子分姓龚氏处廉公 字伯约 始祖乾度公之五子也 宋太祖开宝元年 进士官大理司 有直监察御史 化为龚姓 当城池失陷 与六弟扶双亲匆徨出走 越湖北省 诣武胜关 复中胡夷之伏 拼命抵抗 且战且走 於是时也 六弟与父 已不知所往 骨肉从此离散 处廉公迫於无可奈何 乃单刀匹马 扶慈竹冲出重围 攀山越岭 而至武陵山驻马 征装甫卸 植党开基 树帜平番 履定中原 积功恢宏是以龚姓以武陵二字 作为灯号之史原也

六房历史
六子分姓汪氏处休公 字伯容 始祖乾度公之六子也 宋太祖雍照二年 进士官朝散郎 韶州判官化为汪姓 自偕五兄扶父母避难 中途中伏分散 与父脱险 沿途卖浪文墨 至江南而居之 取名为平阳县 教民耕织 恒十有余载 博得当地人民拥戴 后处休公受命治闽 移节福建省 兴化府莆田县 政声四达 群众咸归 遂辟地以居驻马 始祖乾度公 寿终是邦 葬在县之西南 黄峰山中 钦赐祭葬 立石为碑 敕封(六桂坊) 共四十八个 巍峨矗立 窀穸广大 中有律诗一首 志在於后 汪姓因此开基 取灯号为平阳 始祖乾度公 死在莆田县 为六姓开基之祖 今遗跡仍闻存在 是故六桂分支 溯本追源 确保同宗共族 请参阅族墓遗诗 足以明白



六桂渊源

六桂者,吾宗之六姓:洪、江、翁、方、龚、汪是也。此六姓者,系出炎黄,本支百世,星羅棋布,遍於五州。如循其本,則洪氏出於堯時之共工,江氏為虞伯益之後,翁氏得姓始於周,方氏衍自周方叔,龚氏起於晉龚堅,汪氏為魯汪侯之後,皆可考者。

惟至有宋,翁氏六子,分為六姓,与旧姓合,傅世南方;蕃衍昌大,今諸子孫;追維祖澤,篤志孝友,聯结六姓而設堂為會,刊行合譜,以表彰之,兹諳述其梗概:

周昭王有庶子名溢,字庶任,食采翁山,因賜姓翁。其地屬青州(山東)鹽官郡。公卒:謚端明王,傳衍二十四世至彌倫公,值赧王政衰;諸侯互相侵奪,殘暴無道,公恥之,不與通好。周亡,公之子孫殆守翁姓,為庶民焉。後又歷九世為宏公,避新奔之亂,隐居南賜,與鄧禹為鄰,不復出仕。及至十一世有軒公者,唐朝甲榜進士;為閩州刺史,樂山水之勝,遂居閩之莆田竹嘯莊,是為人閩之始祖。傅十一世至茂禧公;仕泉州,即其他而居之。其孫維庠,維序,得賢母训;皆岐嶷登仕藉;擅譽於鄉党焉。

十四世祖何公,生子乾度,官至郎中,娶夫人陳氏;生六子:長子處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進士;特授承议郞尚书禮部員外郎兼殿中丞上柱國,賜緋魚袋,分姓洪。号燉煌,居朱紫坊。次子處恭,字伯虔,太宗雍熙二年梁灝榜進士,官泉州法曹,妣林氏;分姓江,號濟陽,居進陽。三子處易,字伯簡,建隆元年與長兄同榜進士,官至劍南少尉,本姓翁,號鹽官,居竹啸莊。四子處樸,字伯惇,開宝六年進士,官泉州法曹,妣陳氏,分姓方,號河南;居竹嘯莊。五子處廉,字伯約,開寳六年與第四兄同榜進士;官大理司直,監察御史,妣陳氏;分姓龔,號武陵,居馬欄。六子處休,字伯容,雍照二年與次兄同榜進土,官朝散郎,韶州通判,妣陳氏,分姓汪,號平陽,居東林。當時六子齊榮,人稱之曰:「六桂聯芳」,极一時之盛;建坊於莆田,以資紀念。

右為六桂析姓之緣起。顧今之言吾氏族者,有謂洪氏出於豫章,江氏出於濟陽,翁氏出於錢塘,方氏出於河南,龚氏出於武陵,汪氏出於平陽,何也?考吾前史,六族子孫,或溯古初集居之鄉裡為系首,或稱遷居設籍之地域為鄉贵。如洪氏始本燉煌,然至宋洪皓公居江西之樂平;故其子孫謂出自豫章(洪氏族譜中,又有别敘建昌一族為豫章派者)。江氏自春秋時失國而後徒居濟陽;後世子孫雖遷闽、台,仍以濟陽為堂號。翁氏祖初居梁之原城,後遷南陽,至五十三代鞠公,避石勒之亂而居浙西。故雲出自錢塘。方氏祖絃,世居河南。龚氏祖玄之晋時隱武陵郡,世居其地,故稱武陵。汪氏祖在漢末有文和公,孫策表為會稽令,遂遷浙,故有平陽之號。此其别稱之所由來歟?各姓子孫先後移徙,當於以下各編姓氏源流中分述之。

(摘自北馬六桂堂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六桂源流

“六桂堂”,系洪、江、翁、方、龚、汪六姓的堂号。考证历史,这六个姓氏,均系炎黄子孙,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唐末五代,京兆翁氏三十五世祖何公,随父轩公人闽,卜居莆田福兴里竹啸庄。五传至三十 九世乾度公(898-951年),字用亨,官拜闽国补阙郎中,娶妻林氏,生有六子。五代后晋太祖天福 年间,闽国被南唐和吴越瓜分而亡。翁乾度为避难,携眷归隐莆田竹啸庄,并将六子依次改为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翁乾度六子于宋初三次科举,先 后中进士,即所谓“三科六进士”,并跻身仕途。长子处厚,字伯起,分姓洪。宋太祖建降元年 (960年)进士,特授承议郎,兼殿中丞上拄国,赐绯鱼袋。次子处恭,字伯虔,分姓江。宋太宗雍 熙二年(985)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本姓翁。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 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淳,分姓方。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五子处廉,宇伯约,分姓龚。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寺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分姓汪,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当年六兄弟齐荣,显赫一时,被誉为“六桂联辉”。此即“六桂堂”的由来。

六桂传世南方诸省市,并向海外拓展。六桂分姓,融入原有六姓大族群,历经一千余年的同 流同化,现已难以理清其支系。“六桂堂”分姓的堂号(灯号),均沿用六姓原有堂号。如洪氏的“敦煌”,江氏的“济阳”与“淮阳”,翁氏的“盐官”,方氏的“河南”,龚氏的“武陵”,汪氏的“平阳”。六桂的发祥地莆田竹啸庄,目前尚存有乾度公陵墓、六桂坊、六桂祠等历史遗迹。

旅居海外的六姓侨胞,为求生存和发展,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始起,纷纷成立“六桂堂”,其旨在于团结互助,排忧解难,兴办公益,培育人才,造福社会。自1930年菲律宾率先成立“六桂堂”以来,六桂宗乡社闭遍布世界各国及港澳台。东南亚各国及台湾地区,各个市县均有六桂堂的分机构。世界各国六桂堂守望相助,关系密切。

中国闽南沿海侨乡,在侨亲的推动下,四十年代也相应建立“六桂堂”组织。1940年,南安古山村发起迎祖活动,“四洪”共同择定每年正月十八日为“迎祖日”。从1940- 1943年依次由古山、岑兜、仙景、营前轮值主办。1944年,晋江石菌信杯主办,信杯杯迎祖活动因而扩大到晋南地区,并成为惯例。1949年由归侨洪天送、洪晓春、洪采年、龚诗荪、汪波等人发起成立六桂堂宗亲会,并编撰出版《六桂堂族志》(洪天送主编)。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六桂宗亲联系更加紧密。菲律宾六桂堂为寻根搠源,增強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开展商贸合作,因而倡议两年一定召开世界六桂恳亲宗亲。这个倡议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六桂堂的响应。自1990至今,已先后在菲律宾马尼拉、台 湾高雄、新加坡、马来两亚吉降坡、泰国曼谷、美国洛杉矶等地,召开过六次恳亲大会,并取得 良好成效。第七届世界六桂恳亲大会,于2002年10月中旬在中国史文化名城城泉州举行。这是首次在六桂祖籍地召开的一次盛会。这次大会也圆满的成功。

(摘自世界六桂堂联谊会第七届国际大会暨泉州经贸洽谈会特刊)



北砂六桂堂宗亲会
Northen Sarawak Region Liu Kwee Tang Association
地址:Lot 2070, Block 9, MCLD, Marina Square 1,Marina Park City,P.O.Box 2215 98008, Miri,Sarawak, Malaysia.
Web design by www.gbs2u.com

Pageviews
友情链接